章貢區于1999年6月由原縣級贛州市撤市設立,國土面積425.5平方公里,總人口73萬,轄5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55個行政村、89個社區居委會。
這里是人文薈萃的江南宋城。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城名改虔州為贛州。章貢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文化璀璨,因“南撫百越、北望中州”,成為溝通南北的交通樞紐和嶺北軍事重鎮,是客家先民南遷中轉站、發祥地,北宋時期成為當時全國36個大城市之一,有“銅韶關、鐵贛州”之稱。蘇東坡、辛棄疾、文天祥等歷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跡,周敦頤、程顥、程頤、王陽明等理學大師使贛州成為宋明理學發祥地。文物名勝居全省之首,薈萃了“宋代四古”:至今保存全國最為完整的宋代古城墻、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江西四大名窯——七里古窯址、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古浮橋,以及八境臺、郁孤臺等84個旅游景點和230多處名勝古跡,澤惠古今并被專家贊嘆為中國城市建筑史上奇跡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統——福壽溝,被譽為“宋城博物館”,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這里是充滿印跡的紅色故土。在這里,中共贛南第一個地方組織——中共贛州支部干事會,由黨組織創建人朱由鏗和陳贊賢等人在贛州成立,工人運動有“一廣州,二贛州”之名,后共產黨員、工人**陳贊賢被殺害于縣政府西花廳,成為國民黨反動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第一個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在這里,毛澤東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樓梯嶺會議),形成了游擊戰的思想和“三月分兵”;周恩來指示在城區橋兒口口子上成立紅軍贛州聯絡站,在水西開設了水酒秘密站點,成為中央蘇區打破封鎖的重要前哨陣地。在這里,陳毅與國民黨贛州當局進行合作抗日談判,結束3年游擊戰爭,史稱“國共贛州和談”。在這里,葉劍英召開華南分局擴大會議(贛州會議),為迅速勝利解放廣東及整個華南地區奠定了基礎。
這里是生態宜居的幸福之城。江西的母親河—贛江,就是在八境臺下由章江和貢江匯流而成,左“章”右“貢”合稱贛,江西的簡稱“贛”也由此而來,因此章貢區又被稱為“千里贛江第一城”。城區三面環水,三江六岸,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山、水、城、人”自然和諧相處,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森林覆蓋率達
相關信息